第二十一章 早食
關燈
小
中
大
攻入了王城,馬上要攻入郭城,齊相居然前來請降,若是別人必然大喜過望,王翦隱隱察覺到了一些不對,但又說不上來是哪裏不對。楚軍要來了嗎?如果楚軍將至,齊人為何向自己請降呢?拖住自己,兩軍都沒有交戰如何拖住自己?
一旦斥候有警,秦軍可以馬上退出臨淄。冬季行軍作戰有諸多不好,但冬季從秦齊邊境到臨淄皆是坦途,自己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撤退。來的時候他擔心齊軍埋伏,也為了不攻拔沿途城邑耽誤時間,因此選了一條偏道。出歷下邑後沒有一直沿著正東方向的官道往昌國(今淄川東)走,而是從譚城(今章丘西)起就往東北走。
譚城與於陵之間有一座方百五十裏的白雲山,譚城在白雲山西南,於陵在白雲山東北。官道出歷下邑,經平陵、譚城,從白雲山南面經過,行進兩百一十裏後到達淄水西岸才轉向正北,再沿淄水一直北行大約八十裏就是臨淄南城。
如果走這條官道,勢必要經過後世章丘以東、白雲山與四暨山之間抵達淄水西岸。兩山相夾其最窄處不及十五裏,其長大約是四十多裏。這個地方無疑是適合埋伏的險地,因此秦軍過了譚城便取道東北,從白雲山北面經過,南面雖然還是山林,但北面卻是一覽無餘的平原。
冬季河流冰封,退出臨淄往西、往南、往北,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擺脫齊楚趙三國聯軍,然後安全退回歷下邑或平陰城,甚至幹脆退回秦國東郡。等春夏時節楚軍一撤軍,秦軍將再度攻入齊國。如果楚軍再次援齊,那秦軍再撤。
看上去這樣是在拉鋸,秦軍徒耗糧秣,一無所獲,但對於無險可守的臨淄以西來說,每一次秦軍退出齊國,齊人就要派士卒駐守歷下邑和平陰城。於是局勢又將變成秦軍進攻前的態勢:秦軍駐軍於秦齊邊境,齊軍駐守轂邑和平陰城。
然後秦軍進攻,盡殲濟西防線上十五萬乃至二十萬秦軍,最後進逼臨淄。然後楚軍救齊,秦軍再退兵。秦軍一退兵,齊軍又要派士卒駐防濟西,然後又被秦軍攻破,陣斬齊軍十數萬。只要這樣再拉鋸兩次,齊國能戰之卒就會耗光,能戰之卒一旦耗光,齊國也就亡了。
從接受伐齊王命開始,王翦腦子裏產生就是這種在進進退退間滅亡齊國的想法,而非一次攻入臨淄,滅亡齊國。只是形勢的發展太過出人意料,王敖用巫藥炸裂了城墻,秦軍迅速攻入王城。齊軍顯然是應對不及,被秦軍前軍一沖即擺潰,現在齊相又來請降……
“滅齊過易也!”走下城墻的王翦此時在王宮正寢,他以這裏作為自己的幕府。齊相田假則被暫時帶了下去,等候幕府的商議。坐在王席上的王翦沈思良久,吐出這麽一句話。
他的話產生了一些共鳴,從攻入齊國到現在還不及一個月,實際只有二十多天,可正是這二十多天就滅亡了齊國。這事說出去誰敢相信?滅趙國用了多久?從決定要滅趙國起,秦軍攻伐了五年,五年也還是恰逢趙國地震、大旱,最重要的是李牧身死。李牧不死,趙國還不知道要茍延殘喘到什麽時候。然而齊國截然不同,二十多天就亡了,己方戰死的士卒還不及萬人。
諸將面上盡顯訝色,王敖卻道:“敢問大將軍,荊人伐我南郡、南陽,拔我武關,攻入關中易否?”
王敖之言讓諸將訝色漸少。楚軍攻入南郡、南陽,最後攻入關中拔下鹹陽,用的時間也不多,只有三十多天。但不要忘記,南郡到鹹陽有一千多裏,秦齊邊境到臨淄最多不過四百多裏。
“此皆巫器、巫藥之功也。”王翦、諸將還在思索,王敖接著道。“軍中巫器皆送至鹹陽,然齊人不知也。齊人以為我有巫器,又知我有巫藥,心知郭城必不守,故而請降。若不請降,臨淄被我所拔,與其我軍破城而亡,不如請降可不絕其祀。”
王敖分析齊人的心理,說得眾將皆點頭,他再道:“齊王求大王允諾不絕其祀,此易乎?此難也。時入戰國,天下列國何國滅國仍可存其祀?僅衛國耳。衛國何以可存其宗廟,不絕其祀?乃因衛君恭順否?
非也!衛國可存其宗廟,不絕其祀,乃因鬼谷子仲先生親書予文信侯,言衛國國君雖是周人,然其素愛殷民,有德焉,當不絕其祀。文信侯遂告大王、祖太後,祖太後親允也。
齊王亦求不絕田氏之祀,祀非祀也。不絕其祀,當以齊王為齊君;既為齊君,自有俸祿。不絕其祀,自有存先君神主之地,故而不論大小,需有宗廟。不絕其祀,齊王當為封邑之君也。”
齊國君臣都是貴族,貴族說話言簡意賅,其意自明,但王翦還有在座諸將多是粗人,即便是王翦,對不絕其祀也理解不深,只清楚這不是他可以答應的事情。此時王敖把事情說明說透,他深深點頭,王賁則直接道:“原來齊王欲做我大秦一封君耳。”
“然。正是此意。”王敖道。“大王當賜其一邑,以為宗廟。”
“此事若傳於鹹陽,少則一日。大王定奪再傳回臨淄,又需一日或是兩日,若荊人救齊,兩三日當至也。”有王敖在,腹心劉池很少說話,但這話必須說。
“正是如此。”王敖同意劉池的判斷,他道:“然不允齊人,我已無巫器巫藥,二十餘萬齊人死守臨淄,荊人救齊,數日後亦當至也。”
“恩。”王翦撫須,他顧慮的也是這點。“此當如何?”
“我以為,或可假允之,言飛訊至鹹陽,大王允齊王不絕其祀。”王敖說話前笑了一下。他話說完,諸將先是一楞,而後哈哈大笑起來。
計算著時間,四個時辰以後,田假被王翦召入了正寢。他一入堂就嚇了一跳,昔日明堂竟然變成了酒堂,鐘樂之下,來不即撤退至郭城的王宮伶人倡優正在堂內起舞。看著堂上的樂舞,箕做的秦將懷裏大多抱著一個齊女,他們一邊灌酒一邊哈哈大笑。見他進來,坐於王席的王翦擺了擺手,堂上的樂舞才匆匆撤下。
“大王……”王翦忍不住打了一個酒嗝。“飛訊至鹹陽,大王已知齊王之請,念齊王未罪我大秦,故允齊王不絕祀也。”
王翦一邊說,腹心劉池一邊上前遞上一個錦囊給田假。秦國還在用竹簡,囊中裝的正是兩枚竹簡,簡上寫道:隹(唯)十又九年正月丙寅,王於曲臺之宮,王若曰:‘齊國未罪大秦,今其請降,當允。封其於共邑,為共邑之君,不絕其祀’。
這實際就是一份冊命書,雖然沒有行冊封儀式,故而格式與詔書、令書、告書有所不同。沒有‘它如律令’、‘如律令’這樣的固定式用語。
王翦靜靜等田假看完,這才道:“大王既已應允,齊王明日早食當開門以降。”
“早食?”田假手一抖,錦囊裏的冊命之簡差點掉在了地板上。
“早食足以!”王翦道。“明日早食若齊王不降,我軍必以巫器攻城!”
“若齊卒趁夜塞門,巫器也當擊門。”王翦說完王敖道。“如此,齊王不再是共邑之君。”
“齊軍必不塞城、必不塞城。”田假忙道,“然,降秦之事過於倉促,朝中大臣尚有不願降者,寡君當命其降也,請大將軍予寡君三日……”
“三日?!”王翦冷笑。“明日早食若齊王不降,巫器必破郭城。送客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旦斥候有警,秦軍可以馬上退出臨淄。冬季行軍作戰有諸多不好,但冬季從秦齊邊境到臨淄皆是坦途,自己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撤退。來的時候他擔心齊軍埋伏,也為了不攻拔沿途城邑耽誤時間,因此選了一條偏道。出歷下邑後沒有一直沿著正東方向的官道往昌國(今淄川東)走,而是從譚城(今章丘西)起就往東北走。
譚城與於陵之間有一座方百五十裏的白雲山,譚城在白雲山西南,於陵在白雲山東北。官道出歷下邑,經平陵、譚城,從白雲山南面經過,行進兩百一十裏後到達淄水西岸才轉向正北,再沿淄水一直北行大約八十裏就是臨淄南城。
如果走這條官道,勢必要經過後世章丘以東、白雲山與四暨山之間抵達淄水西岸。兩山相夾其最窄處不及十五裏,其長大約是四十多裏。這個地方無疑是適合埋伏的險地,因此秦軍過了譚城便取道東北,從白雲山北面經過,南面雖然還是山林,但北面卻是一覽無餘的平原。
冬季河流冰封,退出臨淄往西、往南、往北,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擺脫齊楚趙三國聯軍,然後安全退回歷下邑或平陰城,甚至幹脆退回秦國東郡。等春夏時節楚軍一撤軍,秦軍將再度攻入齊國。如果楚軍再次援齊,那秦軍再撤。
看上去這樣是在拉鋸,秦軍徒耗糧秣,一無所獲,但對於無險可守的臨淄以西來說,每一次秦軍退出齊國,齊人就要派士卒駐守歷下邑和平陰城。於是局勢又將變成秦軍進攻前的態勢:秦軍駐軍於秦齊邊境,齊軍駐守轂邑和平陰城。
然後秦軍進攻,盡殲濟西防線上十五萬乃至二十萬秦軍,最後進逼臨淄。然後楚軍救齊,秦軍再退兵。秦軍一退兵,齊軍又要派士卒駐防濟西,然後又被秦軍攻破,陣斬齊軍十數萬。只要這樣再拉鋸兩次,齊國能戰之卒就會耗光,能戰之卒一旦耗光,齊國也就亡了。
從接受伐齊王命開始,王翦腦子裏產生就是這種在進進退退間滅亡齊國的想法,而非一次攻入臨淄,滅亡齊國。只是形勢的發展太過出人意料,王敖用巫藥炸裂了城墻,秦軍迅速攻入王城。齊軍顯然是應對不及,被秦軍前軍一沖即擺潰,現在齊相又來請降……
“滅齊過易也!”走下城墻的王翦此時在王宮正寢,他以這裏作為自己的幕府。齊相田假則被暫時帶了下去,等候幕府的商議。坐在王席上的王翦沈思良久,吐出這麽一句話。
他的話產生了一些共鳴,從攻入齊國到現在還不及一個月,實際只有二十多天,可正是這二十多天就滅亡了齊國。這事說出去誰敢相信?滅趙國用了多久?從決定要滅趙國起,秦軍攻伐了五年,五年也還是恰逢趙國地震、大旱,最重要的是李牧身死。李牧不死,趙國還不知道要茍延殘喘到什麽時候。然而齊國截然不同,二十多天就亡了,己方戰死的士卒還不及萬人。
諸將面上盡顯訝色,王敖卻道:“敢問大將軍,荊人伐我南郡、南陽,拔我武關,攻入關中易否?”
王敖之言讓諸將訝色漸少。楚軍攻入南郡、南陽,最後攻入關中拔下鹹陽,用的時間也不多,只有三十多天。但不要忘記,南郡到鹹陽有一千多裏,秦齊邊境到臨淄最多不過四百多裏。
“此皆巫器、巫藥之功也。”王翦、諸將還在思索,王敖接著道。“軍中巫器皆送至鹹陽,然齊人不知也。齊人以為我有巫器,又知我有巫藥,心知郭城必不守,故而請降。若不請降,臨淄被我所拔,與其我軍破城而亡,不如請降可不絕其祀。”
王敖分析齊人的心理,說得眾將皆點頭,他再道:“齊王求大王允諾不絕其祀,此易乎?此難也。時入戰國,天下列國何國滅國仍可存其祀?僅衛國耳。衛國何以可存其宗廟,不絕其祀?乃因衛君恭順否?
非也!衛國可存其宗廟,不絕其祀,乃因鬼谷子仲先生親書予文信侯,言衛國國君雖是周人,然其素愛殷民,有德焉,當不絕其祀。文信侯遂告大王、祖太後,祖太後親允也。
齊王亦求不絕田氏之祀,祀非祀也。不絕其祀,當以齊王為齊君;既為齊君,自有俸祿。不絕其祀,自有存先君神主之地,故而不論大小,需有宗廟。不絕其祀,齊王當為封邑之君也。”
齊國君臣都是貴族,貴族說話言簡意賅,其意自明,但王翦還有在座諸將多是粗人,即便是王翦,對不絕其祀也理解不深,只清楚這不是他可以答應的事情。此時王敖把事情說明說透,他深深點頭,王賁則直接道:“原來齊王欲做我大秦一封君耳。”
“然。正是此意。”王敖道。“大王當賜其一邑,以為宗廟。”
“此事若傳於鹹陽,少則一日。大王定奪再傳回臨淄,又需一日或是兩日,若荊人救齊,兩三日當至也。”有王敖在,腹心劉池很少說話,但這話必須說。
“正是如此。”王敖同意劉池的判斷,他道:“然不允齊人,我已無巫器巫藥,二十餘萬齊人死守臨淄,荊人救齊,數日後亦當至也。”
“恩。”王翦撫須,他顧慮的也是這點。“此當如何?”
“我以為,或可假允之,言飛訊至鹹陽,大王允齊王不絕其祀。”王敖說話前笑了一下。他話說完,諸將先是一楞,而後哈哈大笑起來。
計算著時間,四個時辰以後,田假被王翦召入了正寢。他一入堂就嚇了一跳,昔日明堂竟然變成了酒堂,鐘樂之下,來不即撤退至郭城的王宮伶人倡優正在堂內起舞。看著堂上的樂舞,箕做的秦將懷裏大多抱著一個齊女,他們一邊灌酒一邊哈哈大笑。見他進來,坐於王席的王翦擺了擺手,堂上的樂舞才匆匆撤下。
“大王……”王翦忍不住打了一個酒嗝。“飛訊至鹹陽,大王已知齊王之請,念齊王未罪我大秦,故允齊王不絕祀也。”
王翦一邊說,腹心劉池一邊上前遞上一個錦囊給田假。秦國還在用竹簡,囊中裝的正是兩枚竹簡,簡上寫道:隹(唯)十又九年正月丙寅,王於曲臺之宮,王若曰:‘齊國未罪大秦,今其請降,當允。封其於共邑,為共邑之君,不絕其祀’。
這實際就是一份冊命書,雖然沒有行冊封儀式,故而格式與詔書、令書、告書有所不同。沒有‘它如律令’、‘如律令’這樣的固定式用語。
王翦靜靜等田假看完,這才道:“大王既已應允,齊王明日早食當開門以降。”
“早食?”田假手一抖,錦囊裏的冊命之簡差點掉在了地板上。
“早食足以!”王翦道。“明日早食若齊王不降,我軍必以巫器攻城!”
“若齊卒趁夜塞門,巫器也當擊門。”王翦說完王敖道。“如此,齊王不再是共邑之君。”
“齊軍必不塞城、必不塞城。”田假忙道,“然,降秦之事過於倉促,朝中大臣尚有不願降者,寡君當命其降也,請大將軍予寡君三日……”
“三日?!”王翦冷笑。“明日早食若齊王不降,巫器必破郭城。送客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